学院概况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学院概况 学院介绍
学院介绍

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于2018年4月12日通过学校决议成立,并于12月19日隆重举办了研究院成立仪式,开启了分子聚集态领域研究的新征程,谱写天大在化学、材料、环境等多交叉领域研究的新篇章。本院是国内外第一家以分子聚集态科学命名的研究中心,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且不限于当前处于前沿领域的AIE分子,以分子聚集态作为研究对象,着重探讨有别于单个分子的分子聚集体性质,构建“分子结构-聚集行为-表观特性”规则,开发可产业化研究成果。

研究院名誉院长唐本忠教授坚守“聚集诱导发光”研究近20年, 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“聚集诱导发光”概念,颠覆了人们对发光分子“浓度猝灭效应”的传统认知,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,并影响和辐射到化学、物理、生物及医学等学科。这一成果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。2016年AIE及相关研究先后被英国Nature杂志、美国权威媒体进行亮点介绍,AIE纳米材料被认为是“支撑即将来临的纳米光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体系之一”。

本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(化学),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(化学),现有硕博研究生共100余人在院学习。教师队伍现有33人,其中教授(研究员)9人、副教授(副研究员)12人、讲师1人、博士后4人、实验技术及行政人员7人。建院以来先后引进国家杰青1人次、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次;培育国家杰青1人次、国家级人才1人次、国家级青年人才5人次。教授队伍国家级人才覆盖率100%,教师队伍中国家级人才占比达40%以上。

本院科研实力雄厚。自成立至今,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天津市项目、其他横向科研项目以及自主基金等共计70余项。以天津大学为第一单位,在Matter、Nature Communication、Science Advances、Advanced Materials、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化学、材料领域著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20余篇,合作发表140余篇学术论文,累计申请专利50余项,科研成果呈现快速增长趋势,研究院整体体现出快速稳步健康发展势头。本院建有大型仪器共享平台,对外开放共享稳态/瞬态荧光光谱仪(FLS1000)等13台仪器,涉及有机/无机材料、高分子材料、化学化工、光学、物理等众多领域。

学生培养方面,曾获批“天津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”“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专项基金项目”“天津大学优博基金资助项目”等。多名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,校级三好学生,校级优秀干部,天津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等荣誉奖励。同时,研究院坚持推动学科融合发展,大力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,深入推进与青海盐湖等企业合作,共育优秀高端技能人才,助推科技成果转化。研究生党支部积极开展“明德工程”研究生思政主题党日活动,成立“师生红色宣讲队”面向研究生开展主题党课,设立“实验室志愿服务队”和“党员先锋岗”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我为师生办实事”。

本院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。与Nature、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等知名杂志合作,助力天大化学学科建设,提升本院及天津大学在化学、材料等领域的世界影响力。研究院教师国际组织与期刊编委任职达18人次,多名教授担任《中国科学:化学》等期刊编委,彰显科研实力。同时,本院不断加强与顶尖科学家的合作,精心打造“分子聚集态科学论坛”“大师面对面”系列品牌学术活动,举办发光材料产业研讨会、功能材料与化学交叉论坛,邀请院士、杰青等百余名海内外知名学者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,提升学院国际学术影响力。与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、英国诺丁汉大学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展合作,就学生联合培养等内容进行广泛交流。

研究院的成立是天津大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,统筹推进“双一流”建设的战略举措。研究院以科学研究、人才培育为出发点,探索新的科学现象与原理,推动科学融合与发展,实现产品开发与转化。本院的成立对于加强化学学科发展,促进整个理科群的快速进步具有深远意义。


联系方式:022-27893326;imas@tju.edu.cn

以上数据更新截止至2024年12月